《新疆农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乡村小学来了一群可爱的“蓝精灵”

——中国语言学院赴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践行民族团结
   期次:第664期   作者:赵晓露   查看:45   

  七月的阳光花一样绽放,彩蝶飞走留下花儿香。脸上藏不住离别的惆怅,两行热泪默默的流淌……724日,在拜城县大桥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自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小老师”们和他们的学生用心用情演绎着小品《请你留下来》,说是演绎,其实是真情流露。

  看完孩子们的真情演绎,当天来拜城县看望慰问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们的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小楠红了眼眶,她说:“孩子们字正腔圆的国语表演,是你们教育教学的最好成果,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谢谢你们,同学们!你们践行了‘明德笃志 励学竞业’的校训,践行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践行了民族团结,真正在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的实现做贡献。你们是学校行走的名片,因为你们的努力,而使新疆农业大学这张名片闪闪发光。”

  75日至85日,中国语言学院精心选拔了维吾尔语专业和汉语专业一至四年级的51名学生,来到了拜城县6所乡小学,开启了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

  中国语言学院院长杨文革介绍,学院与拜城县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五年了,这次是第一次联合开展暑期学生社会实践。学生们此次社会实践的主要任务是在一个月时间内帮助拜城县6所民语言小学学生提高日常汉语会话能力;同时,通过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实践锻炼,提高维吾尔语专业学生的日常维语会话能力;并通过在最基层的社情调研,增强学生对新疆区情、社情和民情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让学生紧紧聚焦总目标,践行总目标。

“老师,我想学国语”

  “老师,我想学国语,我能行,你让胡老师别担心我。”大桥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暑期国语强化班上,闪着一双大眼睛的阿依孜巴·肉孜,拉着老师王雪的手,对着她的耳朵悄悄地说。

  阿依孜巴·肉孜,今年12岁,5岁时因为车祸造成头部颅内积水,导致视神经受到压迫,视力急剧下降,现在几乎处于失明状态,父母离异,和奶奶相依为命。

  她口中的胡老师,是她的带班老师,是中国语言学院维吾尔语专业162班的学生胡华涛,来自浙江的大男孩。

  在小品《请你留下来》的表演中,胡华涛哭红了双眼,他舍不得这些孩子,他担心阿依孜巴·肉孜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该怎么办?

  “她喜欢国语,求知欲特别强烈。上课听的最认真,教写汉字时,因为眼睛只有5厘米的感光度,她总是会要求走到黑板前,贴着黑板,看我书写着字的一笔一划。”胡华涛说,阿依孜巴渴望学习的精神深深打动着我,但是学习的强度和压力,也让我特别担心她的身体。

  来到大桥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得知阿依孜巴的情况后,胡华涛通过多方联系,找到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援疆专家,来自浙江温州眼科医院的葛丽娜医生,为阿依孜巴·肉孜做了免费检查。由于车祸后未能及时治疗,视神经已全部坏死,无法恢复健康。

  胡华涛说,听到医生的诊断,他心理难受了好久。他上网查资料,看医学案例,最后发现助视器能对阿依孜巴有帮助,所以他请在浙江的父母为阿依孜巴购买了助视器,8月父母将带着助视器过来看望阿依孜巴。

  张小楠副校长了解到阿依孜巴的情况后,带头和随行的老师们为阿依孜巴捐款2400元。她拉着阿依孜巴的小手,抚摸着她的头,对她说:“孩子生活的困难不可怕,我们大家会一起努力帮助你解决,希望你永远有一颗努力学习的心,不惧苦难,永远向前。”

  在中国语言学院小老师们的帮助下,阿依孜巴学会了用标准的国语唱歌曲《蜗牛》,并参与了小品《请你留下来》的演出,现在她常常在嘴边唱起: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只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当老师不容易,难忘第一节课”

  从学生变为老师,在大家还没有完全转变角色时,学生们的热情,给足了他们信心和用气。

  “当第一次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孩子们齐刷刷站起来,对我行少先队礼,用国语大声说:“老师好”!这时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好老师,为孩子们的国语学习负责。”在布隆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带班的维吾尔语专业152班大二学生王小亮说,做一个老师不容易,不仅要知识丰富把课讲好,还要体力充沛,他第一天上了四节课腿肚子都酸啦。王小亮摸着头害羞着说道:“以后回学校,一定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再不玩手机啦!”

  王小亮说,课堂上我是他们的国语老师,课余时间我是他们的大哥哥,他们用维吾尔语聊天,讲笑话,不知不觉中,我的维吾尔语口语水平提高了,也对维吾尔族文化有了更多了解。

  在托克逊乡中心小学带班的维吾尔语专业164班大一学生安子璐说,从城市来到农村,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习惯到习惯,从刚开始的排斥到现在的喜欢,都是改变和成长。她难忘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课,难忘学生们排朗诵节目时认真和努力,难忘学生们给她亲手扎的花环,写给她的小纸条,和为她在黑板上画下的颗颗爱心……因为这些学生,她学会了知足,学会了感恩,更加学会了该如何去认真学习和尊敬关心老师。

“舍不得,放不下,永难忘”

  在亚吐尔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担任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组长的维吾尔语专业144班大三学生张保平,一脚穿着球鞋,一脚穿着拖鞋,一颠一跛的在校园里忙碌着为学生们排练着国语歌曲。穿拖鞋的大拇指被纱布包着,肿的比脚背还高。“这是虫子咬的,前面没在意,后面越肿越大。我已经和舍友联合起来给这个大包做过小手术了,快好了,没事的。”腼腆的大男孩张保平笑着说,不能请假去医院看,要不会耽误学生们学习国语的进度。

  作为亚吐尔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老人”,张保平去年刚在这里实习支教一年,他对这里有深深地情感。“在临走时,我们班汉语比较好的卡迪尔亚同学围着我,问:老师你什么时候再回来?我们家的杏子你还没有吃呢。还有艾斯卡尔同学把他早上的鸡蛋留给我,对我说:老师,你在路肚子饿了吃。”张保平说,当时被学生们这些行为深深感动。所以今年暑假又来了。

  维吾尔语专业162班大一学生金洲,来自温州的小姑娘。2016年第一次来新疆,走进了新疆农业大学,2017年第一次来南疆,走进了拜城县米吉克乡希望小学。“不到一个月的学习生活,我发现渐渐爱上了这个地方,爱上了这里的人,他们热情淳朴,让我有种不一样的体会。”金洲说,在这里一边教学生们学习国语,一边跟着维吾尔族老师学习汉语,让她的假期生活充实而又快乐。她希望,毕业后能留在新疆,能为这里的国语教育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在大桥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一个老师和学生们都喜欢的大个子老师杨鲲。作为2017年中国语言学院优秀毕业生,9月他将前往深圳工作。然而这个假期,他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又一次走进了大桥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带领师弟师妹们做好暑期社会实践。“大三一年在这里实习支教,很舍不得这里的孩子,很难忘当时的学习生活,当时答应过孩子们要回来看他们,所以我一定要信守承诺。”一米九多个子的杨鲲,笑起来像个孩子。他说,乡里非常缺国语老师,所以趁着还没上班,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帮助孩子们提高提高国语水平,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大桥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张以国说,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来自新疆农业大学的“小老师”“大哥哥、大姐姐们”,有了他们的帮助,孩子们的国语水平提高的非常快。他们能真正沉在基层,努力学习语言,学习教学,他们真正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促进者,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为他们点赞。

  拜城县教育局副局长陆志军表示,和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合作开展实习支教工作已有五年。五年来,近400名学生参加了实习支教,填补了拜城县师资紧缺的需求。这些实习支教的学生们政治坚定守纪律,业务水平好,工作能力强,深受家长和学生以及当地学校老师们的欢迎。

  张小楠副校长说:“幸福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扎扎实实做些事情,体现人生价值。”她希望,参加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们,离开这里时,每人能和三名维吾尔族小同学结成对子,持续关心关注这些小同学的学习和成长,常联系,常来往,让感情升温,让爱发酵,让民族团结之花开花结果。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这群可爱的“蓝精灵”们,用美好的青春演绎着精彩动人的故事,温暖着大家的心。

新疆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170次访问,全刊已有1350299次访问